2015年的宜蘭長堤元旦馬拉松是我的初馬,
隔年元旦重返舊地跑馬回顧與展望,
今年也報了名希望讓元旦馬成為展開新年的儀式,
未料開跑前不到半個月的練跑時摔斷了右手橈骨,
連三元旦馬夢碎!
斷手三個月後,
也就是一個月前,
終於可以開始恢復較有強度的練習,
但畢竟停頓了好一陣子的訓練,
對體能的恢復沒啥把握,
想說Puma螢光夜跑這隻半馬能慢跑安穩抓到就好。
不過賽前被教練好好提醒了一下,
月底要去113的人了,
是不是該把這場賽事當作模擬練習盡力跑?
「兩小時跑完」是教練給的目標,
「老天!那表示我必須維持五分速跑完21公里!怎麼可能?」
就這樣在賽前幾天,
我一直天人交戰,
到底要輕鬆「玩」賽還是拼命「完」賽?
(不過開賽前一小時倒真因為乳糖不適先去烙了賽,哈哈!)
前一晚還在下大雨刮強風的天氣,
在賽事當天不但放了晴,
老天爺還給了個非常適合跑步的16度,
心想老天爺都這樣幫忙了,
那就拼了吧!
已近半年沒參加賽事,
心情隨著會場熱鬧的氣氛興奮起來!
這次想要專心跑,
愛拍照的我破天荒的把手機留在寄物區,
為減少在補給站逗留的時間,
更在一早起床後有計劃的補水補肝醣補BCAA,
確保開跑後有足夠的能量。
在涼爽的河濱跑步是很賞心悅目的事,
不過為了維持五分速,
根本無暇賞景,
一路上不斷對自己叨叨唸唸:
「收下巴」「身體提起來」「屁股不要掉」「手放腰際輕碰側腹往後帶」「肩膀放輕鬆」「不要跨腳」「用身體帶動腿」……
天黑後的河濱靜了下來,
耳邊只有參賽者的跑步聲和呼吸聲,
我專心聽著自己的腳步聲,
努力讓每一個落下的步伐輕巧不拖泥帶水(但真的很難啊~~~~)!
沿途補了三次水,
都是裝了就走,
其中一次順手拿了半根香蕉,
邊跑邊吃,
15K之後的補給站全都路過。
手錶每一公里顯示的配速,
都讓我在腦裡計算得跑多快才能達標。
但到後來血液裡的養分大概全去支援四肢,
原本就對算術低能的大腦完全失能,
只能不斷重複從一數到一百,
幫助自己調整呼吸和步伐,
感覺像是在學數數的幼稚園小朋友,哈哈!
最後幾乎力竭的衝上大直橋在兩小時跑完21K,
過程已經寫在相簿裡的其中一張照片貼文裡,
這裡就不再贅言。
想要寫的是激情過後的理性分析,
不少醫學報告指出,
跑馬對身體會造成不小的傷害,
這我同意,
每次高強度的賽事後,
我都會有免疫力下降的疲憊感,
這讓我更重視健康的飲食與規律的訓練。
這次能完成目標,
和賽前一個月定期的間歇訓練、有計劃的重訓、營養補充和適時休息有絕對的關係。
在間歇練習時,
很清楚自己拉高心肺時的身體反應,
所以比賽時最後的衝刺即使很喘很累,
也知道是身體可以承受的範圍。
賽後為了幫助身體盡快恢復,
不但馬上換掉汗濕的衣服、
補充需要的養分,
也去讓志工幫忙按摩、冰敷,
回家後儘早躺平休息。
那這樣肌肉就不痛了嗎?
當然還是會痛啊!
不過那也是肌肉成長的方式啊!
從去年三月開始認真學跑步,
到現在一年了,
資質駑鈍如我有這樣的進步,
真要感謝耐心教導、鼓勵我的教練們!
寫下這麼長的文,
也希望能鼓勵有志練跑的人,
扁平足加拇趾外翻脊椎還有些側彎的我做到了,
你也可以!
但請循序漸進、找對方法、努力堅持,
你會愛上身體進步的感覺的!
最後的最後,
要感謝總是默默以行動大力支持我的小夯,
他擔心我會因為晚上跑步光線不好而跌倒,
本來希望我棄賽的。
但知我心已決,
於是早上起床馬上煎了美味營養的蔥蛋夾在全麥饅頭裡給我當早餐,
提早出門開車載我去會場,
還在我比賽回家後煮了一碗熱騰騰的豐盛泡麵讓我補充營養!
家人親友的愛與支持真的很重要!❤️*^_^*